低碳城市:什么样 怎么建

发布时间:2018-01-04      来源:环保网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选择。

  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实施平台,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2030年,城市能耗将占全球总能耗的3/4。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对低碳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初,我国已经有87个省市分批次陆续成为低碳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低碳城市到底什么样?未来该如何走?日前,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龙岗区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同解读关于低碳城市的相关问题。

  中国低碳城市的努力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低碳城市不仅要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居民改变生活理念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当前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我国大城市资源集中的集聚效应使得低碳发展的规模效应得以实现,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我国城市小区常见的塔楼每家每户的能耗远比欧洲、美国独门独院的房屋更加节能和低碳,中国的城市化是低碳的、紧凑型的城市化。”潘家华说。

  无论是“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词汇出现频率的提升,还是共享单车、环保材料等事物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迅速流行,都从侧面反映出绿色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近年来已经使社会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前理事长石定寰表示,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应用在广泛提升,很多低碳试点城市正在采取措施,构建更清洁的能源体系。

  据了解,目前北京正在尝试将能源的消费主体从煤炭变为天然气。“我们已经资助了65个试点工程。”意大利环境部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及欧盟和国际事务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卡梅拉表示。其他低碳试点城市也正在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例如山西省太原市在2016年一年之内,将全市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完全电动化的城市。

  在低碳城市试点效应的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3.3%,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5%、6.6%,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为2020年达到碳强度下降40%~45%的上限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低碳城市的经验

  低碳发展作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包括先进的能源技术、碳排放控制方案和机制等。“在著名低碳城市哥本哈根,10公里半径内的出行选择62%是自行车,只有9%的运输方式是汽车,8%是步行,21%是公共交通。”欧洲环境基金会理事长贝恩特·达勒曼告诉记者,通过大量使用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远程输热系统等手段,哥本哈根将在2025年达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目前,丹麦的风电已经占到能源总供给的一半。

  而首座欧洲环境之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则通过完整的低碳生活制度来实现,具体做法包括尽量避免制造垃圾和进行垃圾的循环再用,城市建设均使用可再生资源,并对居住区进行低碳改造;按时段和地段来收取公路费用以降低汽车的使用量等。

  在意大利,低碳城市实践所采用的做法是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分布式微网结合,实现超大规模的电气化。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弗朗西斯科·普罗夫莫表示,这种技术手段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不错途径,也能够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在未来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电气化。

  积极探索中的路径

  在低碳转型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未来的低碳之路应该怎么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政策法规研究部负责人杨秀认为,应当因地制宜、按阶段进行。“不同的发展阶段,每类城市面临的任务和低碳发展的途径都有所区别,领先城市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为代表,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还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杨秀表示,对于后发型和探索型、碳排放人均比较高的地区要同时控制总量和强度。

  “例如,北京市构建了"1+1+N"的政策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对市场手段进行了保障和归置,积极探索和河北、内蒙古的跨区碳排放交易;镇江、北京、武汉、广东开展的重大项目碳排放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碳排放。”杨秀说。

  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建设是事关低碳发展最直接的环节。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认为,首先,城市形成的各环节要做到绿色低碳,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等,此外,应当让城市和建筑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来实现可持续。

  家庭和个人作为城市运转的细胞,也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低碳城市应该是善于把各类的废弃物高度资源化利用的城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这就需要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具有从源头上将废物减量化,并且严格分类的素质,养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开放与合作对低碳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全球的合作行动迟缓,将会阻挠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速度,也会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受到更加严重的气候变化灾难和损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我们应当统筹两个大局,在国内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并在国际上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制度建设,坚持合作共赢。

  2009年,提出“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立首批低碳试点的五省八市,要求其开展碳排放量控制和交易体系建设。

  2012年,低碳试点范围扩大至42个省区和城市,包括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特征和资源禀赋的地区。

  2015年,提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计划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明确了我国低碳发展的中长期路线图,采取强有力的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同时,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2017年年初,低碳试点范围扩大至87个省市。

  (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文档附件

聚焦琼海

更多+

文明播报

更多+

道德模范

更多+

志愿服务

更多+